取消
网上党校

刘涛:作风建设永远没有休止符

发布时间:2014-12-22 15:05:07

发布时间:20141219        来源:党建网

作风建设从来就不是小问题,党风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前不久中央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再次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必须抓常、抓细、抓长,持续努力、久久为功。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改进作风有了一个良好开端,现在,广大干部群众最担心的是问题反弹、雨过地皮湿、活动一阵风,最盼望的是形成常态化、常抓不懈、保持长效。作风建设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只有坚定不移地按照中央的要求,不断增强忧患意识,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和毅力,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把目前作风转变的好势头保持下去,使作风建设要求真正落地生根,使党的作风真正全面纯洁起来,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党的执政地位才不会动摇,振兴中华的伟大梦想才能顺利实现。

  第一,要抓住作风建设的核心,拧紧“三观”总阀门,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习近平总书记讲
,“作风上的问题绝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共产党之所以有力量,就在于坚信人民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尊重社会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利益工作的一致性,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与群众同甘苦、共患难,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当前,我们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革日新月异,新形势新任务的变化既为我们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注入了新鲜活力,同时也对我们如何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提出了挑战。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发扬好,这是我们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是心系群众、服务人民,还是高高在上、脱离群众,是衡量领导干部作风是否端正的试金石。我们要时刻摆正自己和人民群众的位置,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在思想感情上贴近人民群众,以实际行动践行“三严三实”,正确认识并处理好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关系。

  第二,要把党风政风建设作为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要不断构建新的、科学的、完善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更要注重治理能力建设,增强按制度办事、依法办事意识,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和治理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每个组织和每个党员都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执政过程中,党风政风不断向好,说明了治理体系在不断完善,治理能力在不断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加强和改进党风政风建设的一系列举措,得到了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参与,使作风建设从党内到党外、从公共领域到私人生活、从治标到治本、从政治到文化,形成了燎原之势,良好风气正在成为习惯和新常态、成为生活方式、成为风尚,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了民风社风的转变。但是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作风建设非一日之功,在反对“四风”的道路上,还有披着“隐身衣”、玩“捉迷藏”的现象。国家的长治久安,需要我们继续深化党风政风建设,使之成为撬动全面深化改革、建设法治国家、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有力杠杆。

  第三,要把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紧联系在一起。伟大理想要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如果没有优良作风的保证,是不可能实现的。共同的旗帜和理想,决定了广大干部群众努力奋斗的前进方向,激发了一往无前的内在动力。党的作风则影响着党的社会形象、公信力,影响着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干部作风问题不解决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口号很难落到实处,那种应循守旧、不思进取的做法,那种违背规律、盲目蛮干的做法,那种只看眼前、不顾长远的做法,那种畸轻畸重、忽视协调的做法,那种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摆花架子的做法,那种好大喜功、脱离实际的做法,都是与振兴中华的伟大目标格格不入的。实现中国梦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只有切实端正干部作风,充分调动干部和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发展社会事业,推进社会公平,使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才能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诸多矛盾和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只有切实改进干部作风,把各方面的力量和智慧集中起来、凝聚起来,用优良的党风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强大的精神合力和实干魄力,为实现中国梦汇聚强大的中国力量。

  第四,要把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作为营造良好从政环境的重要保障。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推进,人民群众对大国复兴越来越怀有期望,同时也对执政党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问题、新的挑战交织于一起,形成了党必须置身其中、且必须从中有所作为的“生存环境”,使党面临着复杂的执政考验。在中国共产党93年的历程中,从井冈山到瑞金再到延安,直至“进京赶考”,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的从政环境和人民政府的从政环境,经历过这样那样的考验,党十八大以来,一批“大老虎”、“小苍蝇”纷纷落马,全党上下出现了风清气正的局面,群众办事推阻的少了,领导干部不为、乱为的少了,民心工程多了,惠民政策多了,这都源于我们在作风建设上动真格、不手软,源于我们有一支作风过硬的领导干部队伍。习近平总书记讲,“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营造良好从政环境,要从各级领导干部首先是高级干部做起。领导干部要坚守正道、弘扬正气,坚持以信念、人格、实干立身;要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对上对下讲真话、实话;要坚持原则、恪守规矩,严格按党纪国法办事;要严肃纲纪、疾恶如仇,对一切不正之风敢于亮剑;要艰苦奋斗、清正廉洁,正确行使权力,在各种诱惑面前经得起考验。

  第五,加强作风建设,要把培育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担当精神摆在重要位置。“为官避事平生耻。”担当大小,体现领导干部的胸怀、勇气和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党的干部必须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应当看到,以解决“四风”问题为重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确实扫除了一些作风方面长期存在的顽瘴痼疾,取得了阶段性的重要成果。特别是随着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的确遏制住了腐败多发高发的趋势。但同时,也带来一个问题,就是有些地方干部出现观望思想,“不左不右随大流、攻坚克难往后拖、棘手问题绕开走”,工作不主动,也不担当,等上级指示,靠领导点名,只要不出问题,工作节奏宁可慢一点儿,深化改革宁可迟一点儿,“不做事情不担责,跟在人后慢慢摇”。可以说,这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低调”庸官思想,已经成为深化改革的障碍。党把一些同志放在重要的岗位上,必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当前加强作风建设,作为领导干部首先要有担当,增强“等不起”的责任感,“坐不住”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敢于承担风险,大胆闯、大胆试。只有这样,才可能真正担起人民的重托,担起历史的大任。

  (作者系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委员、宣传部部长)